乐坛巨匠 音苑大师 ----纪念丁善德院长九十诞辰 桑 桐

  时光易逝,岁月如流,我们敬重的丁善德先生故世已届六载,今年十一月,又正逢先生涎辰九十周年。值此时刻,不禁思念及先生昔日之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眼前;往年之爽朗言辞,亦似在耳际萦绕,令人不胜缅怀之情。
  
  丁善德先生自1928私上海国立音专后,其间除于1935年毕业赴天津任教两年,以及1942年为爱国正义而辞去母校教职,并在以后赴法深造,至1949年重返母校任教外,一直与上海音乐学院息息相关,成为国立音专创业发展之见证人,上海音乐学院兴旺昌盛之大功臣。
  
  丁善德先生作为我国著名老一辈作曲家,其“春之旅”、”快乐的节日”、“黄浦江颂”、“‘长征’交响曲”等大量作品,早已著称于世,美妙的乐声现仍不时缭绕于剧院厅堂和校园课室之间。
   1961年,创作《长征交响曲》时
  作为活跃于海内外之音乐活动家,时见其以作曲家、音乐家、学院领导、音协负责人、艺委会主持者或评委的身份,策划或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致力于促进我国音乐事业与国际文化交流之发展。

  作为国内少数具有广博专业学识之理论家,他的论著,涉及音乐领域之各个方面,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之研究,表演艺术之探讨,音乐教育之见解,尚看对音乐民族化问题之阐述和对西方音乐文化之分析、介绍、借鉴与交流之论题,并有众多关于中国现代音乐史实和其他多方面之文章,表现了他对音乐文化事业和有关理论问题之远见卓识和全面修养。
  但丁善德先生为之贡献毕生心血和精力者,则为音乐教育,其音乐生涯即从音乐教学工作(1931年)始。至1995年去世时止,六十五年之音乐生涯,始终以音乐教育为主线。他既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来,桃李盈门,人才辈出,成果丰硕,饮誉教坛,成为驰名国内外之资深教授。又长期从事于音乐教育之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1949年9月回国重返母校任教后,先为作曲系主任,后任我院副院长,一直主管教学业务、艺术实践和外事工作。他以充沛之精力,高超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领导教学之任务,切实努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组织,完善教学管理,开展艺术实践,促进教材建设和选拔优秀人才。以后在改革开放时期,虽历经风霜而老当益壮,积极投身于上海音乐学院之振兴发展,制订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师生认真教学,刻苦训练,攀登艺术高峰。在丁善德先生之有力推动下,各系师生兴起前所未有之教学热潮。全院无论在理论著作、科研成果、音乐创作、青少年音乐人才之培养、国内外比赛之成绩方面,均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备受国内外乐坛瞩目之景象。凡此种种成就,均与丁善德先生之实际指导与组织实施密切相关,功不可没!即使在光荣卸任之后,仍时时关注学院教育事业之发展,参加作品评选、学术评议与职称评审等活动,并继续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终其一生,未尝有一刻脱离音乐教育岗位,作为我国音乐界卓越之音乐教育家,诚当之无愧也!
  丁善德先生自1928年入学始,其生活与工作在上海音乐学院有六十年之久,和学校命运与共,生息相关。而上海音乐学院七十四年的辉煌历史中,亦凝聚着丁善德先生之毕生心血、奉献精神和不可磨灭之功勋!
  值此丁善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现任领导、昔日之同事、友人与学生,为了缅怀和铭记丁善德先生之巨大功绩,学习和追随前辈之奉献精神,特编印这一纪念画册和文集,以表对丁善德先生之深切迫思和崇高敬意。

 1986年9月,在欢迎新生大会上讲话
丁 善 德 院 长 九 十 诞 辰 感 怀  杨 立 青

1991年9月,在上音大礼堂亲自演奏
自己的作品

1993年11月,在新康花园寓所阳台
  每一个燃烧过旺盛创造力的生命,都会结历史留下深深的印迹,犹如江河东泻,奔腾而去,总会由婉蜒的河道,刻画出它奔涌不息的影象,记录着它曲折而磅磺的流程。
  
  对于我们----曾经在上音校园里度过了数十个春秋的一代人来说,丁善德院长,就是这样一个燃尽自己,为铸造上音的辉煌散发了他全部光和热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永远铭刻在上音师生心扉深处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字;就是中国当代音乐曲折发展的长河中这样二座记叙着它的成就与业绩的历史丰碑!

  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始终没有直接拜在丁院长门下,亲身聆受丁院长耳提面命的幸运,但是,就象当年所有的上音师生一样,从他对于艺术崇高境界的憧憬追寻,对于事业和技艺的励志求精,到日常生活中的立身行事,无不深深受到他人格—精神魅力的陶冶和感召,这种潜移默化的因素对我个人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更何况,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打从孩提时代,到踏入附中的门槛,直至“攻研”、留学,再重返母校任教----都曾多次蒙受他的关爱和教诲,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敢忘记的。
  丁善德这个名字,第一次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是在少年时代。还记得,当我从父亲的唱片收藏中翻找出一张由丁院长本人弹奏的《儿童组曲》时,心中生出的那一份惊讶和钦仰:原来,在我们中国竞也有像拉赫曼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那样弹得一手好琴的作曲家!今天回想起来,日后我自已从附中学习钢琴,到上大学时转而萌生改攻作曲的念头,还真不能说与少年时代我和丁院长的《儿童组曲》的那一番际遇没有一点渊源关系。
  自从踏上作曲这条艰辛的道路,丁善德这个名字。更是与我时时相伴。那是在“文化大革命”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为了偷偷学一点复调技法,丁院长的《单对位法大纲》、《复对位法大纲》和《赋格写作技术纲要》成了我最常翻阅的案头书;想搞清管弦乐配器的奥秘,又促使我把丁院长的《长征交响曲》的唱片在唱盘上磨了一遍又一遗,总谱翻得卷起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