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先生生平介绍
——蔡睟盎
蔡元培先生,号孑民,是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1868 年 1 月 11 日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
蔡先生, 1892 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当时目睹清廷丧权辱国,戊戌变法失败,毅然弃官归里,兴办教育,进而投身反清民主革命。 1902 年与友人共同组建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爱国学社、培养革命人才,宣传革命思想。 1904 年,联合同志创立革命组织光复会,被推为会长。光复会与兴中会、华兴会联合, 1905 年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被推为总理。蔡先生加入同盟会,主持同盟会上海分会,在上海开展革命工作。
1907 年,蔡先生赴德留学,武昌起义后回国。推翻清朝统治后成立中华民国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任命蔡元培先生为教育总长。蔡先生对旧教育制度实施根本性改革,宣布体现民主主义精神的新教育方针,建立了共和国的新教育体系。
他因抗议袁世凯独裁而辞职出国,又曾回国参加讨袁。 1915 年在法国发起建立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组织千余学生留法勤工俭学,其中涌现出许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干部。
1917 年蔡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延聘许多具有革新思想的教授,提倡民主与科学,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新思潮应运而生,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北方传播的据点之一。
1926 年自欧洲回国,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活动,被任命为浙江临时政府政治会议代理主席,曾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检察院长、司法部长等职,不久大部分职务均辞去, 1927 年蔡先生等建议改教育部为大学院,管理全国学术及所教育行政事宜。蔡先生出任大学院院长,实行大学区制,建立国立音乐院(现上海音乐学院),国立西湖艺术院、劳动大学,并筹建国立中央研究院,作为最高学术研究机关。 1928 年,蔡先生辞去大学院长,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集中优秀人才,组成十个研究所,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包括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务使人尽其力,因此在短时期内获得若干引起世界注目的成果。又选聘全国杰出专家学者,组成评议会,是全国最高的学术评议机关,负责联络各学术研究机关,谋求国内外研究事业的合作与互助。中央研究院的工作为近代中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先生力促中西文化融合,以创造新的文化,实现中国的“文艺中兴”,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大力提倡美育,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他致力于保障人权,主张男女平等,宣布 “劳工神圣”,营救过许多共产党员 、革命志士、爱国人士。 1932 年与宋庆龄、杨杏佛等组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同盟的目的是营救政治犯,争取结社、集会、言论、出版自由。反动派暗杀杨杏佛,恐吓宋庆龄、蔡元培。宋、蔡等毫不动摇,主办杨杏佛丧葬。 1936 年,鲁迅病逝。他们又主持治丧委员会与纪念委员会,推动鲁迅全集出版。
1936 年 9 月 22 日,毛泽东同志致书蔡先生,希望他“痛责南京当局立即停止内战……实行真正之抗日作战。”蔡先生晚年努力促成国共合作,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他领衔与各大学校长、著名人士联名向国际联盟等组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破坏我国文教机关暴行,呼吁制裁日本。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推荐他为名誉主席,他以“满江红”词调为该会写会歌。
1937 年 11 月,蔡先生在上海沦陷后,去香港,并拟赴昆明,因衰病留港诊治, 1940 年在香港病逝,享年 72 岁。毛泽东同志的唁电中称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