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聿圣

    弗朗兹·贝瓦尔德(Franz Berwald 1796 - 1868)是瑞典著名德作曲家。他生前在国内并未收到广泛的欢迎,但是在现代,他确是公认瑞典最杰出的作曲家,北欧的作曲大师之一。虽然他在知名度上和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有一定距离,但是他的盛誉并不亚于他们。

1、家世背景与渊源

    弗朗兹·贝瓦尔德(以下在同家族成员一起叙述时,简称Franz),于1796年7月23日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父亲Christian Friedrich Georg Berwald(1740-1825)来自于德国,母亲Brita Agneta Bruno (1766-1809) 则是血统纯正的瑞典人;因此,关于Franz的背景,一方面要探讨19世纪初在斯德哥尔摩的音乐环境,另一方面则要追溯他亦师亦父的Christian之音乐与家世背景,我们先来谈他祖父与父亲。

    Franz的祖父Johann Friedrich Berwald (1711-1789) 生于当时普鲁士的 Konigsberg ,起先在Konigsberg的宫廷中担任笛子手,后来有一次受国王之命到哥本哈根、Holstein公国的Hohenaspe 以及Schleswig这些城市出差,在这途中,他不但结过多次婚,且在Hohenaspe生下了Franz的父亲;1770年,Johann Friedrich定居于Ludwigslust城,该城属于Mecklenburg-Schwerin公国的首都,他在那担任宫廷乐师。

    Franz的父亲,则到了柏林,在Fredrich II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宫廷中担任小提琴手,并且于1760年左右跟随波希米亚的小提琴家Franz Benda (1709-1786)学习小提琴,在当时,Frederick the Great的宫廷中重要的音乐家,除了吹长笛的皇帝本身,还包括了 C. P. E. Bach (1714-1788)、Johann Gottlieb Graun (1702-1771)等等,1772年的时候,Christian搬到斯德哥尔摩定居,并且担任该地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手 (1773-1806),而在1790年,Christian成立了一间音乐租赁图书馆;Christian不像他的父亲那样生许多小孩,他只有两个儿子,除了1796年生Franz外,另外是1798年生的August。

    从他父亲的音乐生涯看来,Franz的小提琴演奏多少会受到北德传统的熏陶,当然还要考虑到他后来另一个老师Jean Baptiste Edouard Du Puy (1770-1822)以及Franz从小练习的曲目对他的影响,此外,F. Benda虽然是Christian的老师,不过Christian离开普鲁士宫廷到斯德哥尔摩的1772年,正好是Benda继Graun成为乐长不久,何以Benda继任乐长Christian就离开?因此他们两者之间的影响究竟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斯德哥尔摩在音乐环境上,其实也脱离不了德国,一方面他在中世纪开始就有很多德国移民,16世纪的时候,复音音乐成为当地Tyska Kyrkan (日耳曼教堂;tysk, German;kyrka, church;纪念St. Gertrud) 礼仪音乐的主流,当地最早的学校也是叫Deutsche Schule (德国学校),在1579到1599年间, Wolfgang Burchardt是日耳曼教堂的合唱长又兼任德国学校的校长,他曾大量的引进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地的音乐作品;到了18世纪,G. J. Vogler (1749-1814) 曾经于1786-1799年活跃在斯德哥尔摩,树立了当地管风琴音乐会表演的水平,并且创办音乐学校以及出版音乐书籍。此外,当时的皇帝Gustavus III (1771-1792在位)本身是剧作家,相当提倡音乐,1782年斯德哥尔摩有了自己的歌剧院,而1792年Gustavus III被枪杀,这个事件也导致了后来Auber、Verdi等人拿来当歌剧的情节。在Gustavus III之后的Gustavus Adolphus IV则是不重视音乐的皇帝,在1806年关闭了歌剧院,直到1811年,又经历了一次政变之后,新的皇帝Carl XIII才又开启歌剧院。

    19世纪初在斯德哥尔摩活跃的作曲家,代表的人物是两个人,Adolf Fredrik Lindblad (1801-1878),以及Franz的堂哥Johan Fredrik Berwald (1787-1861),Lindblad在当时瑞典的音乐圈里,歌曲尤其受到欢迎,并且提携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Jenny Lind (1820-1887),他比Franz得到较好的发展;而Franz的堂哥,则继Du Puy的位子,在1823-1849担任宫廷乐长;Franz的堂哥由于早年曾随父亲到圣彼得堡,有幸跟随小提琴家Rode (1774-1830) 学习,演奏技巧非凡,在当时的发展也是比Franz还要顺利的。

2、斯德哥尔摩 - 皇家歌剧乐团的提琴手

    Franz五岁开始跟他父亲学习小提琴,九岁 (1805)的时候他开始在斯德哥尔摩,费斯特罗斯 (Vasteras) 以及乌普莎拉、上莎拉 (Uppsala) 等地的公开演奏会登台,1806年Gustavus IV关闭歌剧院后,Franz透过Du Puy的策划开演奏会,1806-07年间他曾经公开演奏了Johann Schobert (1735?-1767) 的协奏曲以及 Viotti (1755-1824) 的波兰舞曲,1811年歌剧院重新开幕后,Du Puy当了乐团团长,在1812年,Franz成为Du Puy 正式的学生,并且在1812到1818年间,担任皇家歌剧院乐团的小提琴手。

    1816年,Franz开始有作品问世,第一个作品 Introduction, Theme and Variations for violin solo and Orchestra (1818),可能是为他自己或是他弟弟August担任独奏所写,1818年一月10号,他开了第一场作品发表的音乐会,在斯德哥尔摩的交易厅,演出的曲目包括了《双小提琴协奏曲》(1816-17),《给弦乐和管乐的七重奏》,以及一首《给管弦乐团的幻想曲》,这场音乐会,马上于1818年三月4号得到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 (大众音乐杂志) 的乐评:“人们或许期望这位有天份的年轻人,能够更友善地对待和声学以及作曲的规则;这将使他更快达成他的目标。”

    1818年六月13日,他获得旅游许可到Schwerin的Frederik Bogislaus (1764-1834)公爵的宫廷去拜访,或许是受了该宫廷中知识分子与艺术环境的刺激,Franz回到瑞典后开始办起了音乐杂志,1818年12月开始发行了六册,刚开始的杂志名称为瑞典文“Musikalsk journal”,后来改成法文名称“Journal de musique”,在1819到1820年间发行了三册;这些杂志预设的传播对象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因此杂志的内容多为简易的钢琴小品,歌曲小品等等,而除了收录Franz Berwald自己的作品以外,他还收录了Du Puy、Mehul、Spohr以及Viotti等人的作品,Berwald发行杂志的动机,除了打响自己的名声外,无异是希望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作曲家,不过他不像他同时期的Lindblad得到贵族的赞助,1820年7月1日,他重回歌剧院乐团担任中提琴手。

    或许是1818年的音乐会不算失败,Franz在1821年3月3日再办一场音乐会,这次的首演作品包括《A大调交响曲》(1820),《升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20) 以及《给钢琴和木管的四重奏》(1819),不过这次却得到较不好的乐评,Argus报在3月24号的评论如下:“似乎Berwald先生在追求原创性以及音响效果的方式,就是在他的作品中禁止所有优美的旋律。”而Franz Berwald也作出了回应:“我对这评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评论者应该相信,我自己已经预知这些作品不那么讨好,因为作品以完全原创风格的手法写作,将会离众之所好而去,不过评论者必须记得,所有想建立一个非比往常的系统的尝试,在配器的处理以及运用上,将会有许多的困难。”

    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Franz于1822年取得国王的同意到德国去旅行。

    1828年12月6日,Franz在斯德哥尔摩的交易厅 (Exchange Hall) 首演了他的七重奏,或许是根据他1818年的作品改写而成,这一次他得到不错的乐评,不过当天在场的听众却非常的少。

3、柏林 - 整形外科的老板

    1829年3月26日,Franz离开斯德哥尔摩到柏林,这一年中,他或许曾和Zelter (1785-1832) 以及他19岁的得意门生Mendelssohn结识;这段期间他计划写歌剧,不过这些作品今天都没有完整地留存下来,其中歌剧Der Verrater(叛徒, 1830-34)于1834年Franz寄回斯德哥尔摩希望皇家歌剧院演出,虽然在1837年有彩排,或许因为1837年斯德哥尔摩歌剧院乐团的指挥,正是Franz的堂哥Johan Fredrik,不过最后还是没有上演,而且作品也已经遗失。

    柏林这个城市对音乐风格激进的Franz并不那么青睐,1835年,Franz开始在此经营整形外科,营运的也颇顺利,这段时间Franz也几乎放弃了作曲,1838年开始拿以前他写过的素材,想写歌剧Estrella de Soria,不过他1848年又大幅翻修这部作品,可见他在这段时间也没有很专心写这首曲子,此外1835年到1840年Franz就没写什么其它作品了。

    有关这段期间 (1829-1841) Franz是否与Berlin的作曲家有所互动的问题,各方音乐学者说法不一。

4、维也纳的短暂成功和管弦乐的颠峰期

    1841年三月六日,Franz离开柏林到维也纳,随即,四月一日,他和他在整形外科的职员Mathilde Scherer (1817-88) 结婚,同时,Franz开始又积极的投入音乐创作,1842年三月六日,他在维也纳的Redoutensaal 首演了他的交响诗作品,包括了Erinnerung an die norwegischen Alpen (挪威高山的回忆,1842)、Humoristisches Capriccio (幽默随想曲, 现已遗失)以及Elfenspiel (精灵的嬉戏,,1841),这次的演出他得到不错的评价,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 (大众剧院报) 给的评论是这样的:“……特别是他本质上具有原创力、他的想法以及他对音乐元素的安排、他在曲式上的处理、作曲家多方的尝试可能性以及管弦乐团的力度。”

    1842年四月18日,Franz又回到斯德哥尔摩,或许是因为他在维也纳的成功,促使他开始写那四首今天使他留名的交响曲,分别在1842年写了两首,首先是Sinfonie serieuse (严肃的交响曲),在手稿上的注明是“1842 Wien”,因此这是他还在维也纳时写的,第二首则有个不同的命运,Sinfonie capricieuse (随想的交响曲),今天手稿只留下不完全的钢琴谱,1909年的时候才由Franz Berwald基金会委托斯德哥尔摩音乐院的作曲教授Ernst Ellberg (1868-1948) 完成,而原作的日期认定,则是从两个地方,一个是草稿在标题的下方,括号中写着 “Nykoping 18 Juni 1842” ,另外是从Mathilde的日记中得知,她在1842年六月25日的日记中,提到她先生从上个秋天开始,至今已经完成了下列作品,其中的第六条,就是Sinfonie Caprisieuse;另外的两首,则是创作于1845年,Sinfonie Singuliere(独特的交响曲)的日期是写1845年三月,最后一首,Symfoni i Ess-dur (降E大调交响曲),手稿日期是写1845年四月,本来有Sinfonie naive (天真的交响曲) 的标题,后来作曲家自己将标题取消。

    Franz活者的时候,只在1843年于斯特哥尔摩听过〈严肃交响曲〉的首演,能以演出是因为他的堂哥Frederik在他回瑞典后,帮他办的音乐会,由他堂哥指挥,不过得到的乐评却是:“难以理解……,或许演奏者不是依照作曲家指示的分句,以及乐器的力度。”

    除此之外,《降E大调交响曲》本来有机会在巴黎上演,由Auber所筹划的一场音乐会,不过后来因为1848年的革命而作罢。

    1846年Franz经由巴黎想回维也纳再发展,他在巴黎的时候试图要让喜歌剧院 (Opera-Comique)或是巴黎音乐院能对他的作品有兴趣,不过这些尝试都失败了,他到了维也纳后,于1847年1月26日,首演他的歌咏曲Ein landliches Verlobungsfest in Sweden (瑞典的乡村婚宴, 1847),这次的演出在1869年Eduard Hanslick (1825-1904) 的评论中说:“对一个使人刺激,诙谐,倾向于稀奇古怪的人来说, Berwald是个缺少创造力与幻想的作曲家。”

    整体说来,Franz第二次回维也纳并不成功,不过他倒是在1847年十二月27日得到萨尔兹堡莫扎特协会 (Mozarteum) 的会员,1849年他再度回老家斯德哥尔摩。

5、Sando的玻璃工厂和锯木厂的经营与斯德哥尔摩的私人教学

    1849年,Franz在斯德哥尔摩短暂停留后,随即到瑞典北部的Sando,担任玻璃工厂的监工,这样看起来Franz还真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兄,先是经营整形外科,现在又能够监工玻璃工业,瑞典的玻璃在这个时候就已经颇为发达了,这些职业似乎都讲究精细的手艺,或许能够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找出一些端倪?在这段经营工厂的日子里,他冬天的时间会到斯德哥尔摩,并且在斯德哥尔摩教授私人学生。

    这段时间对他的作品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他的学生Hilda Tegerstrom (1843-1921),虽然她后来是以女高音着称,不过也弹了一手好钢琴,相较于Franz,他不像其它浪漫派作曲家那样多半身兼钢琴家,他很少有机会练习钢琴,从他的作品的钢琴部分看来,他也是把它当成弦乐团在写;而之前Berwald在大型作品的失败,加上现在他有个很好的钢琴家学生,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室内乐曲的写作上,这段期间内他完成了四首钢琴三重奏,两首钢琴五重奏 (其中A大调那首献给Liszt),两首弦乐四重奏;此外,他还写了Pianokonsert D-dur (D大调钢琴协奏曲, 1855)并献给Tegerstrom,不过Tegerstrom并没有演奏。

    此外,1857年四月,Franz Berwald藉者生意上的机会到德国,去Weimar拜访了Liszt (1811-1886),从他后来的信中,Berwald写道:“我听到了一位真正高贵的大师演奏了我的c小调五重奏……那就是音乐,那不再是钢琴,而是一整个管弦乐团了。”

    Liszt十分赞赏Berwald的作品,或许因为两者在曲式上,皆趋向自由摆脱传统,在1848年的回函中,Liszt称赞Berwald的曲子是这种乐种中最好的之一,具有高贵的特质与和声的原创力 。

6、逐渐受到瑞典学院派接受的晚年

    1859年,Ludvig Norman在Stockholm tidning for theater och musik (斯德哥尔摩戏剧与音乐日报)上撰文,声称Berwald的音乐乃仅次于Schumann与Mendelssohn,此外Carl Petersen在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新音乐杂志)上,赞扬Berwald在音乐的清晰度以及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上接近于J. S. Bach,而1861年,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的总监Eugene von Stedingk (1825-71) 终于同意上演Berwald的歌剧Estrella de Soria,1862年四月,在Norman的指挥下,这部歌剧一连上演了四次。此外,Berwald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歌剧Drottningen av Golconda (Golconda的女王,1864) 也得到Stedingk的同意上演,1867年,他去世的前一年,成为瑞典皇家音乐院的作曲教授。

    推荐的贝瓦尔德的作品与唱片

    贝瓦尔德的唱片基本上集中在北欧的BIS公司和以全面覆盖作品著称的NAXOS公司。其它的唱片公司近年来也加大了贝瓦尔德的作品录音的数量。以下是贝瓦尔德作品及其CD的推荐版本:

室内乐

  • Piano Trios #1-3/Naxos 8.223170 Ilona Prunyi (piano), András Kiss (violin), Csaba Onczay (cello)
  • String Quartets #1-3/BIS CD-759 Yggdrasil Quartet
  • Complete Piano Quintets/Naxos 8.553970 Bengt-Ake Lundin (piano)/Uppsala Chamber Soloists
  • Quartet for Piano & Winds, Quintet for Piano & Strings and Septet/Koch CD310056H1 Werner Genuit (piano)/Consortium Classicum

    交响曲全集

  • 4 Symphonies #1-4, Tone Poems/EMI Double Forte CZS573335-2 Ulf Bjö;;;;;rlin/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Symphonies #1 & 2/Naxos 8.553051 Symphonies #3 & 4, Piano Concerto/Naxos 8.553052 Okko Kamu/Helsingborg Symphony Orchestra
  • 4 Symphonies, Tone Poems & Overtures/Hyperion CDD22043 Roy Goodman/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4 Symphonies #1-4/Deutsche Grammophon 415502-2 Neeme Jarvi /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